由文化部所屬國立台東生活美學館辦理的「以愛,為一生的腳印—白冷會在台東六十年寫真記事展」巡迴展,歷經兩個多月縣內各地的展出,9日起回到館內展覽,黃健庭縣長伉儷等貴賓親往致意,並代表全縣民眾獻花表揚深深謝意,縣府會全力協助外籍神父、修女及修士在台東的各項生活。
「以愛,為一生的腳印—白冷會在台東六十年寫真記事展」巡迴展,在從海岸線的東河場、縱谷線的鹿野場再到南迴線的大武場,歷經兩個多月的時間後,回到館內展出,將自12月9日展覽至18日,9日上午10時在該館一樓展廳舉行開幕式,由館長李吉崇、縣長黃健庭伉儷、副縣長張基義、縣府社會處長鍾青柏、文化處專員陳炳杰、公東高工校長藍振芳、魏主安神父、葛德神父、歐思定修士、聖十字架修女會長高定妹及多位修女、地方藝文人士與會,
台東生活美學館館長李吉崇說,白冷會的神父及修士修女們在台東奉獻服務的故事,不知感動了多少人?甚至以「台東最美的風景」來稱呼他們。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這群神父修士終生奉獻斯土斯民的精神,特地舉辦此巡迴展。
五十年代,有一群白冷會的修道人,從富裕的瑞士千里迢迢跨越大半個地球,抵達貧瘠的台灣東部,希望能建立聖經所說「爾旨得行、如在天上」的流奶與蜜之地。他們在壯闊的海岸線及縱谷線上建立起美麗的教堂、醫院、學校、療養院、智障中心等,他們不但醫治在地住民的身體病痛,也撫慰其軟弱貧乏的心靈。
經過漫長的一甲子(六十年)歲月,這些神父及修士修女們在黃金歲月燃燒後,選擇長眠於此,永無回歸故國。台東的這塊土地若有知,當感欣慰有幸。而今,白冷會只剩寥寥可數的幾位老人家依然堅持他們當年的發願理想,依然在這兒繼續做他們該做的、能做的事。
魏主安神父上台以一口非常標準流利的閩南語道出天主教各會神父、修士及修女六十年來,在台東所做的工作,他們已經把這裡當作家,台東鄉親也都當他們是一家人,也要謝謝縣長給予他們的照顧與協助。
黃縣長指出,台東縣在低收入戶比例相當高,就可以想像在六十年前貧困的台東,這些神父、修士、修女在傳教、工作的艱辛,他非常榮幸在民國一百年帶領縣府同仁及蘭嶼鄉親,前往瑞士的白冷會總會、聖十架修女會總會,代表全縣民眾表達深誠的謝意,而政府對於生活在台灣超過四、五十年的神父、修士及修女,頒佈有「馬階計畫」,給予他們搭車等相關優惠,不過,他們都相當客氣沒有申請,未來縣府會給予他們最好的照顧。
「以愛,為一生的腳印—白冷會在台東六十年寫真記事展」巡迴展即將畫下完美句點,請鄉親保握時間蒞臨台東生活美學館來閱讀與聆聽終生奉獻台東的神父修士們的生命之歌,接著則將編輯出版老照片專輯,讓白冷會神父修士生命美學的故事,可以永遠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