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go新聞\編輯
越南新住民媳婦阮氏胭,嫁來台東鹿野婆家務農17年,一心想要創業改善家計,在勞動部高屏澎東分署職業訓練課程的協助,阮氏胭考取中餐烹調丙級班證照,憑著好廚藝,結合台菜與越南口味經營特色餐飲店,並聘用原住民中高齡婦女就業,自行創業闖出一片天。
米苔目料多實在,加上酸甜的越南口味,上桌前再附上一片檸檬,由客人依自己的喜好,適量擠入麵湯裡,酸甜中和的口感,在口頰揮之不去,對台東鹿野地區許多務農的客人,這道「越式米苔目」,在炎炎夏日非常對胃,台灣人耳熟能詳的米苔目小吃,經過阮氏胭的創意巧思,加入越南的家鄉味,不油不膩清爽的口味,不少客人一次就能吃下2大碗,讓她在台東鹿野經營的小吃店,生意非常的好。
35歲的越籍外配阮氏胭,19歲時就嫁來台東,跟著丈夫在鹿野鄉龍田村住家農田務農,種植鳳梨與釋迦,為了融入在地生活,她不但能說出一口標準的國語,就連台語也難不倒她;平日下田務農,還要接送3名就讀國中的子女,阮氏胭也考取汽車駕照,但務農收入有限,她說,小時候就跟著母親學做越南菜,嫁來台灣後,就一直想要創業,經營小吃店來改善家計。
為鼓勵新住民學習一技之長,自立又能兼顧家庭,台東就業中心延平就業服務台就服員胡梅芳,協助阮氏胭報名勞動部高屏澎東分署職業訓練課程,2個月的中餐烹調丙級證照班,阮氏胭學到許多台灣特色小吃的烹調,習得一技之長,也用心考取中餐烹調丙級證照,在胡梅芳與家人的鼓勵,於今年2月在鹿野鄉龍田村經營小吃店,台式料理結合越南口味,受到當地民眾喜愛,尤其是越南媳婦在當地開設小吃店,也吸引鄰近村里客人前來嚐鮮。
每天早上5點天還未亮,阮氏胭的小吃店就開門做生意,除了「越式米苔目」,一碗10元的白稀飯,配上簡單的台式、越南口味小炒,常是一早務農客人必點的早餐,能讓大家吃得飽飽後上田工作。生意好,她也僱用中餐烹調班的同學,49歲布農族的余清英,以前兩人就是班上無所不談的美食好夥伴,從上午至中午用餐時間,阮氏胭與余清英輪流烹調美食與招呼客人,常是忙得不可開交,生意愈來愈好。
阮氏胭說,在越南就想要開店做生意,沒想到在異鄉能靠自己的力量創業,一圓當老闆娘的心願,台東是一個很有人情味的地方,她心存感恩,希望將來能讓更多人喜歡她的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