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電子報]特派記者 陳維玠/台東報導
臺東縣海端鄉公所111年11月06日上午10時舉行「天龍吊橋通橋典禮」。天龍橋始建於日本昭和4年(1929),歷經數次修繕,成了現在的新橋。時代更迭,它成為東南橫山區的交通要道、在地部落居民的日常夥伴,後續也成了觀光業者的經濟命脈、觀光客的朝聖之地。民國98年(2009),在莫拉克颱風侵襲下,利稻橋斷裂、碧山溫泉至利稻隧道間路段崩塌,阻斷了部落居民的交通要道。當時的天龍吊橋便成了緊急支援的救災路徑之一,可見天龍橋在海端鄉山區部落居民心中,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
本工程自108年9月開始動工, 在眾人殷盼期望下於111年底前完成,天龍吊橋除了是延續海端鄉新、舊時代的歷史古蹟建築之外,更是在歷史層面、旅遊觀光、民生交通上,展現了屹立不搖的重要性! 兩年的修繕工程,經費合計為2,400萬,非常感謝文化部補助1,320萬、縱管處840萬、本所240萬,方能促成吊橋的修繕完成。
後續也將持續推動天龍步道的1700萬修繕工程,這部分也要感謝原住民族委員會補助700萬,更要感謝代表會同意追加1000萬的經費缺口,朝向讓整條道路能夠穩定、安全的通行。最後,也要感謝臺東縣政府、縣議員的協調以及利稻村與霧鹿村鄉民的體恤與配合,成果得來不易,特辦理通橋典禮見證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