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社區發展協會讓仁七公園亮起來 營造協力共好社區

[台東電子報]特派記者 陳維玠/台東報導

臺東市新生社區發展協會日前承辦「111年仁七公園亮起來」活動,申請文化部、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111年文化部推動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補助計畫」,鼓勵民眾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及藝文扎根活動,厚植多元文化價值,營造協力共好社區。

其中,由新生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楊文棟帶領社區民眾製作樹皮燈飾,並介紹以有「鹿仔樹」之稱的構樹,學名:Broussonetia papyrifera,普遍自生於全臺灣各地平野、低山帶的小灌木,都市中多見於廢耕地、道路兩旁、果園等,在臺灣早期阿美族、布農族、鄒族、魯凱族等,都已知使用樹皮來製成衣服,也成為早期原住民編織、繩索的主要材料。

社區大人、小孩一起聚在仁七公園,將浸泡在水中的構樹枝幹,在堅硬的平面使用鐵槌敲打,使樹皮與木質部分離,以剝取樹皮,在經由搥擣使構樹纖維由緊密變為柔軟,再將捶打成薄片,順著樹皮的紋路來回重複拍打,樹皮的長度逐漸延展,從小小一片的樹皮竟然可延伸原長度的五倍。最後,使用清水沖洗、曬乾後,便完成的一張具特色樹皮布了。經過社區媽媽們及熱心的志工們同心協力,經過樹皮黏貼、塑形、接電線、裝燈泡、吊掛安裝等流程,樹皮燈飾終於完成,並吊掛在仁七公園內供大家欣賞。

新生社區居民劉小姐說,沒想到路邊的構樹,從小都拿樹葉黏在衣服上,沒想到還能製作出這麼美的燈飾,大家相聚在公園內一起完成樹皮,真是一件非有趣且知性的活動。新生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羅春芳表示,此次活動藉由敲打構木,使它「新生」成為美麗的燈飾,裝設在公共空間,不僅使社區民眾有參與感,更能讓民眾感受到有一群人正在經營著社區,努力做規劃,希望社區居民都能一同來關心社區,一起讓社區成長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