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人歸來 從土地長出來的聲音

[ 台東電子報 ] 記者 陳維玠 / 台東報導

【從土地長出來的聲音】
臺東縣卑南族民族自治事務促進發展協會(卑促會) 自107年起至110年止,連續四年獲得文化部「原住民村落文化發展計畫」支持,以卑南族經典部落歌謠採集及活化為目標,除了完成採集部落歌謠 27 首,拍攝部落歌謠MV共3支(版圖歌/抬椅歌/獵人歸來),並於台東鐵花村辦理 4 場部落歌謠交流;於台東卑南族的部落文健站計辦理 19 場部落放映活動,每年跨部落工作小組青年參與超過 50 人,累計超過 200 人;自107年9月設立YouTube 「美哉 Pinuyumayan 唱自己的歌」頻道,至111年4月24日,計802 位訂閱者 / 頻道累積觀看次數 188,561  次。

【文化的保存與轉譯】
我們希望透過當代的技術進行採集與記錄,透過當代的重新編曲與演繹,透過音樂MV的拍攝與流傳,我們要做的是,用這個年代的新思維重新詮釋與呈現經典部落歌謠背後的文化,而經過這幾年的累積,也讓族人看見身在部落的我們在影音採集、後製活化的專業,讓耆老們願意相信我們有能力參與,讓文化的傳承有更多的方式及可能,無須像過去,只能依賴外界的專家或廠商。文化消亡只在轉瞬間,但傳承卻要漫長的累積,進行歌謠採集的同時,我們也在陪伴與傾聽,努力備份長輩們的文化智慧與記憶。身為當代的原住民,除了學習重新建立族群認同,找回祖先的價值觀,認識自己是誰之外,更希望向非原住民族群發聲。音樂MV不是原住民的傳統,但它是當代流行音樂的呈現樣態。當對原住民的微歧視屢見不鮮時,我們選擇用沒有門檻的流行音樂模式向大眾對話,希望讓非原住民族群對文化有更多理解,不是只有豐年祭飲酒歌舞的歡樂想像。文化,唯有懂得,才能尊重。

【人才培力與創生】
卑促會於原村計畫執行期間,致力組織跨部落青年的工作小組,希望讓更多年輕族人透過計畫從做中學,更讓學有專長的族人們有機會可以一展所長,提供他們發揮才華的開放舞台,「阿藜漾文創工作室」成立於107年3月,是和原村計畫共同成長的在地文創工作室,在音樂及影像領域非常專業。原村的3支MV作品都是由阿藜漾文創工作室統籌執行完成,經過107年版圖歌及108年抬椅歌的經驗累積,更在110年獵人歸來MV裡首次嘗試結合劇情式的呈現,讓部落歌謠透過音樂與影像的結合更加立體飽滿。

而MV作品的產出,從編曲、錄音、樂手、演唱人、攝影、導演、後製剪輯…以至梳化造型、總務工班及行政團隊,100%台東製造,除了能寫能唱能導的卑南族之外,尤其自豪的是組建了跨部落,甚至跨族群的工作團隊,結合了在地原住民專業人才,包含了卑南族、阿美族、排灣族以及熱愛台東熱愛原住民的非原住民優秀夥伴,原味滿滿的『台東製造』,未來將持續串連,留住人才深耕地方,攜手創建台東在地音樂產業鏈。

【愈在地愈國際】
因為想讓從土地長出來的聲音被世界看見聽到,在110年文化部原村計畫指導老師張育銓老師和眾多族人朋友的支持鼓勵下,由「阿藜漾文創工作室」代表,以《獵人歸來》這部作品報名參加多項國際影展及音樂節評選,許多知名音樂人:蔡依林、黃明志、吳青峰、Hebe都曾在這些音樂節獲獎,卑南族的部落歌謠能夠在這些音樂節裡與來自世界各國的優秀音樂作品共同交流,更有幸脫穎而出獲獎,在音樂節的官網看到show出TAIWAN,真正的十分榮幸!
  目前獲獎的獎項是國際的線上音樂節,每兩個月評選一次。主辦單位除了在官網公布得獎的音樂作品之外,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趨緩,重新啟動線下實體盛典,也將會在盛典中公開放映得獎作品,以鼓勵嘉勉創作人。


【用音樂和世界交朋友,卑南族好漾的】

獵人歸來MV 國際音樂節頻傳捷報
部落歌謠勇奪多項最佳亞太音樂錄影帶獎

臺東縣卑南族民族自治事務促進發展協會(卑促會)與 阿藜漾文創工作室聯合出品的《kemay calun 獵人歸來 return from the wild》MV 獲得多項國際音樂節肯定,包括紐約國際聲音未來獎(International Sound Future Awards)最佳亞太音樂錄影帶和最佳首次導演音樂錄影帶、布拉格國際音樂錄影帶獎(International Sound Music Video Awards)最佳亞洲音樂錄影帶榮譽獎、羅馬音樂錄影帶獎(Rome Music Video Awards)最佳亞太音樂錄影帶,並入圍慕尼黑音樂錄影帶大獎、倫敦國際音樂錄影帶大獎、歐洲音樂錄影帶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