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環境議題

臺東環保局與綠島鮮茶道合作共推自備享優惠活動 歡迎多加響應 環保又「10」惠

[台東電子報]記者 張家瑋/報導

「自備好習慣」為推動民眾從日常生活中落實減塑,臺東縣環境保護局與鮮茶道-台東綠島店合作辦理「自備飲料杯,優惠折扣10元」活動開始囉,民眾只要自備容器前往該店門市購買飲料,即可享有10元價差優惠,限額500杯,用完為止,歡迎大家踴躍參與,以低碳永續的方式愛護綠島好環境。

臺東縣政府表示,自111年7月起,實施自備飲料杯可省至少5元的政策,獲得許多民眾迴響,為達到源頭減少一次性廢棄物及實踐淨零綠色生活的減碳理念,此次環保局與綠島在地飲料業者結合,以提高優惠金10元來鼓勵民眾使用環保杯購買飲料,享用美味的飲品同時還能促進環境永續發展。

環保局表示,遊客及島上民眾主要是在便利商店、連鎖飲料店(叮哥、清心福全、鮮茶道)購買飲料,此次環保局試辦自備環保杯享優惠活動,經洽詢島上連鎖飲料業者意願,雖然離島已進入旅遊淡季,感謝鮮茶道-台東綠島店仍願意響應,以提供價差優惠方式提高環保杯自備率,期望減少離島一次性飲料杯垃圾產生。

環保局進一步說明,環境部公告連鎖飲料店須提供民眾自備環保杯購買飲料至少5元優惠差價,此次環保局與鮮茶道-台東綠島合作試辦加碼5元折扣活動,為試辦性質,限量提供500杯的額度,用完為止,民眾在鮮茶道-台東綠島自備環保杯購買飲料可享5元+5元,總折扣10元的自備優惠,希望透過試辦活動讓遊客、居民及連鎖飲料業者養成自備環保杯的習慣,帶動低碳減塑環保風氣,除可對環境盡一份心力外,還可享受優惠折扣,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環保。

環保局提醒,民眾自備杯購買飲料享優惠,杯子材質不包括寶特瓶、保麗龍、一般紙杯、外帶塑膠杯等,消費者使用的自備杯、循環杯,應符合衛福部食藥署「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相關規範,若是使用一次用(免洗)飲料杯到店家購買飲料,皆無法享有10元優惠。

若是臨時想喝飲料或到綠島旅遊忘了帶環保杯,可以到綠島5處設置有環保杯借還站 (綠島鄉公所、綠島遊客中心、7-11超商綠島門市、叮哥茶飲-綠島店、新天地免稅商店)地點租借環保杯做使用,除可對環境盡一份心力外,還可享受10元優惠折扣,歡迎多加響應,以實際行動維護環境。

縣府投入近1億元臺東森林公園景觀改造正式啟動!饒慶鈴:全齡友善遊戲空間再+1

[台東電子報]記者 張家瑋/報導

為了擴充縣內多元豐富的休憩場域,臺東縣政府將在臺東森林公園進行景觀改造工程,今(14)日辦理開工典禮。縣長饒慶鈴表示,森林公園是臺東市區重要觀光景點,縣府持續投入資源整修維護自然生態環境,此次工程包含閒置設施拆除,更新增與地景連結的遊戲裝置及體健設施,提供不同年齡層遊憩活動空間,預計明年底完工,打造森林探索體驗的理想去處,也為森林公園的未來營造更美好的環境。

今日開工典禮約百人到場共襄盛舉,其中法務部臺東小藍鯨員工子女非營利幼兒園更是全園師生出動,共同祈福工程順利圓滿,並由縣長饒慶鈴宣告景觀改造工程正式啟動。饒慶鈴提到,臺東森林公園是國內第一座濱海森林公園,更是臺東縣的自然寶藏,縣府除了積極向中央爭取,也自行加碼經費,在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的大力支持及縣府團隊的努力下,預計投入共約1億元經費,在森林公園的核心服務區域進行景觀改造,打造臺東森林公園2.0,更是對美學、生活品質和永續發展的承諾。

饒慶鈴強調,近年從山海鐵馬道、自然軸帶到康樂巨石文化公園,已陸續在臺東市建構起完善的綠色路網,而今年度的森林公園,將是美景城鄉計畫的重要的明珠。臺東森林公園對縣民的生活至關重要,提供多元休閒活動,包括三鐵、健走、野餐、演唱會、生態觀察、環境教育等。明年底隨著臺東森林公園2.0工程完工後,新增的兒童自然遊戲場及全齡體健設施將進一步豐富公園的魅力,創造更綠意盎然、吸引大小朋友來休憩的空間。

縣府建設處表示,森林公園總面積達280公頃,這次主要針對森林公園蛋黃區7.8公頃進行整體環境改善,工程採永續、生態及減法的方式設計,以維持森林公園最自然狀態。除了移除不堪使用的舊設施、重新打造入口廣場、改善林域及水域環境、強化主次動線、優化步行環境外,另將打造符合森林特色的兒童自然遊戲場,如烏頭翁遊戲塔和攀爬架,激發大小朋友們的冒險精神,並將設置現代化體健設施,讓每一位前來的朋友都能舒適地在此運動或遊戲,創造美好的親子回憶。

發展綠能關懷在地 臺東縣政府攜手專家學者共同討論 邁向永續淨零城市

[台東電子報]記者 張家瑋/報導

為推動臺東縣再生能源發展,並延續今年9月於臺東綠能論壇上關於「永續臺東」的相關議題探討,臺東縣政府於今(14)日辦理「112年度臺東縣再生能源第一次專家學者諮詢會議」,並邀請經濟部能源署、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臺灣電力公司、臺東縣政府相關單位人員及在地廠商一同研討臺東縣再生能源之發展策略。以民眾關心的議題,包含微電網的社區自主供電、再生能源憑證的運作機制及改善投資環境之部落溝通等,藉由此次會議與各領域專家學者交流其知識及經驗,幫助臺東縣政府研擬出更適宜臺東縣推動再生能源之方向,打造成為全國第一個零碳城市。

縣長饒慶鈴表示,臺東縣因地理位置,颱風來襲時容易造成山區偏鄉變成孤島,縣府希望讓這些區域在天災來臨時,仍能維持對外聯繫及基本生活之用電,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微電網;而豐富的地熱資源,是臺東得天獨厚的綠能條件,在以環境永續為前提下規劃政策,我們首先最重視的是綠能發展要能與在地共存共榮。今天討論的兩大議題都是臺東縣預計未來欲推動的重點相關執行方向,相信藉由大家的專業知識及經驗可幫助縣府研擬出更適合本縣發展對策。

財政及經濟發展處長章正文提及,永續發展已成為臺東縣各方面推動政策的主軸,為更好的貫徹及落實縣長「慢經濟」施政方針,發展綠能的在地關懷為此次辦理會議的目的。除了綠能供電的穩定性,再生能源開發與在地溝通也很重要。例如在開發地熱時,常位於原住民傳統領域,是否影響部落人文及環境資源等溝通部分,如何可與在地居民達成共識,透過與在地實際設置再生能源案場廠商及各中央與地方單位共同商議及經驗分享,給予更貼近臺東縣發展的建議。會上也與相關單位共同討論對於成立基金、再生能源憑證等相關運作的方式及發展「綠色資金」之可行性,政府單位投入資金產生再生能源自給自足供電取得再生能源憑證,成為一個綠色資金的循環,作為未來臺東縣推動再生能源發展上的方向與策略。

財經處進一步說明,今天的諮詢會議針對社區自主供電-微電網、再生能源憑證及相關延伸議題、改善投資環境之部落溝通等兩項議題邀請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臺東縣擁有獨特的地理環境與人文特色,期許透過與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討論及交流,帶給臺東縣未來發展及推動多元化再生能源不同的面向與建議,打造臺東縣成為宜居、健康、幸福的永續淨零城市!

廢棄車輛勿隨意棄置應合法回收 臺東環保局呼籲共同守護優質環境及道路整潔暢通

[台東電子報]記者 張家瑋/報導

為營造美麗城市風貌及優質交通環境,減少廢棄汽機車佔用街道兩側、人行道、騎樓等道路情況,臺東縣環保局除了主動派員巡查外,也持續受理民眾陳情案件派員稽查,如經稽查人員判定屬廢棄車輛,就會依規定張貼限期清除、逾期拖吊通知書,環保局今年1至10月計受理民眾陳情佔用道路區域廢棄車輛案件,張貼限期車主清除、逾期拖吊通知書計159輛,並完成114輛拖吊,其餘則由車主清除,呼籲民眾如果有老舊不再使用或損壞的汽機車等車輛,請主動交由合法回收商回收,民眾可撥免付費專線0800-085-717或上資源回收網(https://recycle.epa.gov.tw/)查詢回收商,千萬別隨意停放或棄置,共同維護臺東美好市容。

臺東縣政府表示,民眾車輛如無法使用或無使用需求,應辦理報廢並儘速請合格回收業者進行回收,不但讓廢棄汽機車重新獲得新生命,也會讓我們居住的公共環境衛生更好,落實慢經濟施政願景,營造優質宜人的城鄉面貌,同時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12項「責任消費與生產」及邁向第11項「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鄉」的目標。

環保局指出,依據「臺東縣處理佔用道路廢棄車輛執行要點」相關規定,汽(機)車等車輛,如髒污、銹蝕、破損且明顯失去原效用(如無輪胎、車輪變形、輪胎破損無氣等) 停放或棄置在公路、街(巷)道邊、路邊停車格、人行道等地方,如經稽查人員判屬占用道路的廢棄車輛,會依規定於車體明顯處張貼通知書,限期車主7日內自行清除,逾期拖吊至環保局貯存場,並繼續公告1個月,若仍無人認領,則以廢棄物清除。但如果上述車輛是車體完整堪用,不能符合判定為廢棄車輛者,則屬警察機關查處權責。

環保局呼籲,民眾如有廢棄車輛,請辦理報廢及洽請回收商回收,或如果發現占用道路的廢棄車輛,請撥打24小時免費專線0800-066-666或環保局電話221999報案,或透過公害陳情網頁(https://ww3.epa.gov.tw)、手機APP公害報報等方式報案,讓我們一起守護臺東縣美好環境及道路整潔暢通。

愛犬愛環境! 台東縣環保局呼籲民眾隨手清狗便 當一位有責任心的好飼主 未清者最重罰6000元

[台東電子報]記者 葉亞倫/報導

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許多民眾喜歡飼養來作伴,但是部分飼主卻疏縱愛犬隨地排便,又未隨手清除,影響市容環境觀瞻及衛生,也常有鄰居間埋怨、不愉快情形發生,而提出陳情;臺東縣環保局今年1至9月受理犬便影響環境衛生案件計31件,佔公害陳情案總數的1.53%,多數因現場稽查時無犬隻、飼主與犬便的事證,少數則可依民眾提供飼主、犬隻資料及照片或影片查證,其中,違規明確有1件,其餘為勸導飼主維護飼養環境整潔、勿疏縱愛犬隨處排便及犬便隨手清理等等。也藉此宣導飼主們,發揮公德心,當帶著愛犬外出蹓躂時,請繫好牽繩、犬鍊,並隨身攜帶清便器具,隨手清理犬便,共同維護潔淨優美的環境。

臺東縣政府表示,推動慢經濟,打造優質友善、幸福宜居的臺東,要讓更多的好朋友來臺東享受漫活,因此,環境整潔衛生與否,將直接影響訪客觀感,如在人行道、公園、綠地、風景點出現狗屎,不僅影響美觀、衛生,也容易讓人誤踩,感覺非常不好,甚至會影響社區生活質感、破壞休閒旅遊的興緻,所以要懇切呼籲民眾,當帶著毛小孩外出散步、遊玩時,請繫上牽繩、犬鏈,別讓牠隨處排便,並在牠排便後隨手使用撿便器具清理乾淨,維護環境品質,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11項「永續城鄉」目標。

臺東縣環保局指出,民眾既然飼養毛小孩寵愛、作伴,就應該負起清理牠的環境與排便責任,避免縱放愛犬隨處排便而造成社區、公共遊憩活動區域環境髒亂與衛生的問題,且一經查證行為屬實,可依廢棄物清理法處罰款1,200至6,000元,希望飼主們保有公德心,保持飼養環境整潔,遛狗繫狗鍊,狗便隨手清理,一起維護社區生活環境品質,守護臺東美好的環境。

臺東縣環保局呼籲,飼主應準備好愛犬的牽繩或鐵鍊、撿便鏟夾、犬便袋(容器)、水壺等清理器具等,以利帶著愛犬外出時,牽繫著牠,隨身帶著清理犬便器具,隨手清除犬便,千萬別對牠屎亂終棄,讓牠變成社區、遊憩區製造髒亂的魔頭,一起打造潔淨優質的環境,提升生活與遊憩品質。

臺東縣公告劃設全國面積最大且為東部首座有機農業促進區 縣長饒慶鈴:持續推動臺東有機農業發展

[台東電子報]記者 葉亞倫/報導

「感謝及欽佩梓園碾米工廠的堅持」,臺東縣政府今(17)日公告劃設「臺東縣關山鎮梓園有機農業促進區」,縣長饒慶鈴表示,此次劃設不僅為宜、花、東首座有機農業促進區,且劃設面積為全國最大,整個有機農業促進區面積約182公頃,整合關山鎮梓園碾米工廠轄下的5個產銷班、逾百位農友共同響應有機耕作,一舉成為全國面積最大的有機農業促進區,希望從有機農業促進區結合地方共識,共同推廣臺東有機農業。

縣長饒慶鈴指出,有機農業的耕作與生產是非常不容易,欽佩梓園碾米工廠老闆的堅持,才能有今天的成績。自上任以來即積極推動臺東有機農業發展,拋開傳統慣行農業拼量策略,注重農產品安全且兼顧環境永續,響應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原則,走出專屬臺東農業的藍海策略,經過這幾年努力,臺東縣有機驗證面積1,328公頃,友善耕作面積1,139公頃,合計2,467公頃,位居全臺第三位。而為了推動臺東有機農業與國際更多交流,今年9月初更加入國際間最重要的有機推動組織─國際有機運動促進會(簡稱IFOAM)及「亞洲地方政府有機農業促進會」(簡稱ALGOA)。

農業處長許家豪表示,臺東有機農業生產以小農為大宗,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鄰田污染,成立有機農業促進區後,不僅解決鄰田污染問題,同時擴大生產區域規模,有助於計畫性生產及未來銷售規劃,利於產業六級化的推動。此外有機農業促進區結合地方共識,對於農村再生、吸引青年農民返鄉及增加就業機會均有助益。

農業處進一步說明,梓園有機農業促進區劃設不易,期間因大面積投入有機農業生產,使臺灣早期水稻主要害蟲黑椿象大量繁衍,因有機田區不能使用化學藥劑防治,使得農民產量銳減,在縣府專案核准稻田燃燒稻草,打破稻黑椿象的繁殖循環,同時在農業部臺東區農改場攜手中興大學,找出可使黑椿象感染後死亡的真菌「黑殭菌YCC604」以及天敵黑卵蜂多方防治下,有機稻田的產量才逐步恢復正常,讓農民有信心持續有機耕作之路,才有今日共識劃設東部首座有機農業促進區,不僅是臺東有機農業往前邁進的重要里程碑,後續將持續推動臺東有機農業發展,守護臺東的優質環境。

112年度台東在地策略聯盟會議「異節四方,東向未來」展現在地能量

[台東電子報]記者 葉亞倫/報導

為提倡縣民參與節電治理政策,轉化公民角色由被動轉為主動行為,增加社會歸屬感,臺東縣府推動在地節能策略聯盟會議,吸引各界團體,包含NGO團體、民宿業者及縣民朋友參與。會議特別邀請財團法人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慕樂諾斯自然農法農場負責人李登庸及自由風民宿負責人陳俊吉,分享各自於減碳或節電領域如何將概念換化成實際行動,臺東縣政府綠能辦公室同仁則針對太陽能相關問題與縣民面對面,會中反應熱烈。  

會議首先由「臺東縣節電夥伴節能治理與推廣計畫」執行單位報告節電措施執行現況拉開序幕,接著邀請111年度參與縣內低耗能民宿補助計畫-自由風民宿負責人陳俊吉,分享隔熱節能成果及經營經驗,並安排慕樂諾斯自然農法農場負責人李登庸,講述從開啟永續土地契機、推廣友善耕作,促進正向影響力,環環相扣於日常。方儉董事長則說明如何集結近300位花東小農,推動種碳小農成功獲得國際認證,涵蓋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13氣候行動、SDG2糧食安全、SDG3健康與福祉、SDG4優質教育、SDG8尊嚴的工作與經濟成長與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創造固碳土地新世紀。 

財經處處長章正文表示,縣府為呼應中央推動地方永續能源治理,且配合我國新節電運動、2050淨零轉型政策,自110年起續推展辦理「臺東縣節電夥伴節能治理與推廣計畫」,迄今已三年, 實現有效整合在地資源,落實節能措施,引領全縣民翻轉用電行為,達成節電目標。

縣府財政及經濟發展處並以全民參與、有效溝通雙面導向,實施會後提問交流,並串聯臺東縣能源推動現況及後續規劃方向,歸納統整節電議題未來發展。

相關「臺東縣112年度節電夥伴節能治理與推廣計畫」之詳細資訊請至縣府官網-公告訊息或臉書粉絲專頁「Power臺東」查詢,詳情請洽臺東縣政府節電小組免付費電話:0800-808-803。

臺東縣府攜手台新金控偕社福團體 公益共好森林 助臺東森林公園植樹護生態

[台東電子報]記者 葉亞倫/報導

有感於臺東森林公園近期受颱風影響,倒伏相當多的樹木,台新金控與社會企業「綠色冀泉」合作,提出「公益植樹共好計畫」,協助森林公園植樹,並於今(16)日舉辦植樹典禮,台新董事長吳東亮先生與臺東縣副縣長王志輝、臺東大學校長曾耀銘、及綠色冀泉執行長陳宇華共同簽署合作意向(MOU),並和參與的社福團體、貴賓一起在森林公園大草原種下台灣原生種牛樟樹苗,正式啟動森林公園樹木補植工作,為海葵風災造成的上萬棵樹木倒塌,雪中送炭苗木造林,期盼重現生機,打造公益共好森林。

副縣長王志輝表示,臺東森林公園位於臺東市東北隅卑南溪畔,除了是防止風砂的保安林,也位於卑南溪口國家級濕地範圍內,園區內蓊鬱的樹林、湖泊及草原,形成豐富的生態系,因景觀豐富占地廣大,是臺東知名的遊憩據點,但近期受海葵颱風影響,一夕間樹木倒伏將近萬棵,後續補植工作並不容易,台新金控主動協助,無疑是為園區復原工作注入一劑強心針,縣府相當感謝。

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則指出,好的事情從企業開始,台新致力永續行動,集結社會企業、社福團體、校園等眾人之力,帶動環境與社會的正向雙循環,吳董事長進一步說明,「公益植樹共好計畫」由台新銀行與社會企業「綠色冀泉」合作,計劃首年由台新購買4,000棵臺灣原生特有樹種-牛樟樹幼苗,提供給12家臺東社福團體進行培育,每家分配100棵至500棵幼苗不等,期間綠色冀泉提供育苗諮詢並導入「育苗換金」模式,幼苗培育1年後長成的樹苗,一半可兌換育苗金,增加財源收入,另外一半可換回兩株幼苗重新投入培育,啟動下一輪環境永續及經濟循環,育成的樹苗,就是今天活動所要種植的,這是集結了植樹友善環境(E),社福團體參與培育樹苗(S),展現碳中和的積極公司治理作為(G),台新金控非常有自信能成為企業標竿。

縣府農業處長許家豪說明,除了今天種植的牛樟樹苗外,後續還有將近3000多株要種植,縣府已會同綠色冀泉公司擬定種植計畫,勘查種植場地,在種植前會先移除嚴重外來種入侵植物,如銀合歡等,並對土壤進行改良,接著種植台灣種原生樹木,例如蘭嶼烏心石、印度栲、枯里珍等,並以混植、生態造林方式,讓樹木茁壯生長,提高抗風能力,營造生物多樣性棲地,發揮森林功能,共同為氣候變遷來努力。

全球第三大強風釀蘭嶼災損 各界齊心聯手搶修5天島上恢復正常運作 縣長饒慶鈴:中央與地方合作共創奇蹟

[台東電子報]記者 葉亞倫/報導

中颱小犬逾17級強陣風破台灣氣象史紀錄,重創蘭嶼,臺東縣政府各局處第一時間總動員,並主動協調中央部會、臺電、國軍弟兄、民間團體等各單位進駐馳援,今已全島復電、開元港區恢復運作、學校明天(10/11)可順利復課,縣長饒慶鈴感謝各界齊心、中央地方攜手蘭嶼鄉親,短短5天就讓蘭嶼島恢復正常運作,縣長饒慶鈴也表示,後續重建工作縣府會繼續全力推動。

小犬颱風95.2 m/s陣風,不只刷新台灣氣象史上最強陣風紀錄,也是世界氣象觀測史上的第三名,威力驚人造成蘭嶼重大災情。

縣長饒慶鈴指出,災後隔日,縣府協調空勤、貨輪及各搶修搶險單位,連續多日運輸島上所需的搶修設備、環境清理增援的重機具、民生物資,也感謝內政部林右昌部長到蘭嶼勘災並承諾全力支持復建,昨晚11時台電已完成全島復電,島上通訊、供水也逐漸恢復正常。

縣長饒慶鈴表示,風災造成道路、校園教學設備、開元港多艘船隻翻覆沉沒等嚴重受損,其中,各界關心的開元港沉沒船隻打撈,經過國軍潛水團隊九人及當地自發性潛水員合力協助下,接連三日打撈上岸,港區運作已完全恢復。

由於此次造成約3億元災損,縣長饒慶鈴也第一時間宣布,蘭嶼房舍受創嚴重,受損戶初步先發放每戶5000元慰問金、並從寬認定,後續再依實際狀況及相關規定補助。
重創災損嚴重的蘭嶼地區包括蘭嶼高中及4所國小,教育處全力協助學校完成校園復原工作,要讓學生安全無虞的上課環境,以確保師生的學習安全。今天各校持續整理,明(11)日連假後均可順利復課。


在環境清理部份,臺東縣環境保護局則指出,截至昨(9)日止,廢棄物總清運量數百噸,目前主要清理重點區域為沿海公路、各部落聯外道路、蘭嶼國中等5所中小學、東清村等6村內巷道,並妥善集中廢棄物,做好環境衛生消毒,以便於管理及後續清運。

為持續加速清理進度,今日臺東市公所支援3名人力目前也到達蘭嶼,並支援11噸抓斗車及山貓各一輛,預計10/12到蘭嶼投入清理工作,此外,為因應後續的蘭嶼災後消毒工作,環保局今日寄送4台消毒用噴霧機至蘭嶼,將持續依情況協助蘭嶼當地清理工作。

蘭嶼災後防止開元港區油污染擴散 臺東環保局啟動油污染緊急應變 狀況良好將持續監控

[台東電子報]記者 葉亞倫/報導

小犬颱風狂風肆虐蘭嶼,造成極嚴重的傷害,其中蘭嶼開元港停泊的數十艘船隻翻覆或沉沒,導致港口中多處出現油污情形,為防止油污染擴散影響海洋生態,臺東縣環境保護局啟動油污染緊急應變,並派員至現場確認污染情況,現場油污攔阻由開元港安檢所協同海軍偵搜大隊,合作進行佈設吸油棉條防止油污染擴散,且以片狀吸油棉實施油污清除作業,共計清理約125平方公尺水域,今(9)日環保局、安檢所及公所人員移除攔油索及吸油棉,統計重量約40公斤,目前暫無油污擴散情形,水域狀況良好。

臺東縣政府表示,目前除針對蘭嶼投入重機具及環境清理支援人力,也持續加強開元港中油污染監控與控制,為在第一時間避免油污染發生擴散,離島平時皆已儲備足夠的海洋油污染應變資材,並且環保局也備有充足量能可以隨時提供調度支援,此次由當地救援人力於港區海面進行應變措施,展現離島各單位平時演練成果以及協力合作的應變能力,讓蘭嶼保有美麗的海域生態環境樣貌。

臺東縣環保局指出,目前農業處及相關單位進行的港區船舶打撈作業已提前完成,環保局持續監控港內的水域情形,並掌握汽油或柴油的污染分布狀況,目前透過海巡署第一三岸巡隊、開元安檢所、蘭嶼鄉公所清潔隊、臺東縣水中運動訓練協會等,持續移除污染情形並強化各式緊急應變措施,所幸此次透過各單位的協力合作,油污染有效獲得圍堵與清除。

環保局進一步指出,此次事件非屬重油的嚴重污染,由於汽油與柴油具揮發性,請民眾提高警覺,後續將持續監控採樣檢測水域油污染情形,並持續控制油污避免擴散及加速清除作業,環保局將持續與各單位保持應變狀態,並加速復原工作恢復蘭嶼的日常。

台東杉原灣海洋生態展覽「拯救珊瑚大作戰」雙十連假擁抱海洋生態

[台東電子報]記者 葉亞倫/報導

大小朋友都非常喜愛的「杉原之心海洋生態繪本暨影像展」,臺東縣政府特別在杉原灣建物1樓辦理,雙十連假也吸引不少家長和小朋友到杉原灣遊玩,同時也就近到海洋生態展覽現場,透過多元的繪本和近距離影像、手做海洋生態摺紙、環境教育互動體驗等,活動至10/11,歡迎大手牽小手親子一起來體驗,親近海洋生態。

臺東縣政府交通及觀光發展處表示,展覽現場展出精選30多本海洋生態繪本,有立體書、觸感書、運用手電筒亮光照射下才顯現的海洋生物影像等,也設置「有聲書影音區」,讓親子互動共讀更多樂趣;同時,也展出潛進杉原灣拍攝的近距離攝影,清晰捕捉潛藏杉原灣海底的繽紛生態,例如海蛞蝓等多彩神奇寶貝的樣貌。

自開展以來,吸引不少親子探訪,雙十連假期間展覽也推出特別活動,另外,每日上午10時至11時,攝影展覽的攝影師會親臨現場,向大家導覽解說他的影像攝影作品,也帶來每天1種、限量10份的海龜、寄居蟹等不同海洋生態精美摺紙體驗,讓大小朋友更深刻感受海洋生態之美。還有,展覽現場也有環境教育教具和互動體驗,都歡迎大家參加。

交觀處指出,縣府爭取中央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經費,至今(112)年已連續2年辦理杉原之心海洋保育教育推廣,活動不只是室內的海洋生態展覽而已,也將帶領親子走向戶外的潮間帶海洋生態。從展覽往沙灘走,往南是莿桐部落大肚潮間帶,往北是富山漁業資源保育區,由專業的生態導覽老師帶領大家走讀海岸現場、觀察海洋生態,感受海洋和海洋生物們居住棲息的環境。縣府期待藉由這些活動,讓民眾開始瞭解杉原灣及台東在地的海洋生態,開始關心海洋和海洋生物。

東部海景第一排的環境守護者「臺東永續方舟館」 歡迎預約參觀

[台東電子報]記者 葉亞倫/報導

臺東第一座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教育空間「永續方舟館」,展館主軸圍繞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以數位互動學習方式推動環境永續、綠生活、節能理念的重要環境教育學習場所,並提供解說導覽服務、環境教育課程及環保DIY活動,歡迎縣內、全國各縣市機關團體、學校、一般民眾揪團申請預約,每團至少20人以上,至多40人為限(學校及公益團體10人以上可提出申請),並請於活動日前14日進行線上預約(http://bit.ly/3SU8ucg), 或撥打臺東縣環教中心專線(089-359049)洽詢。

臺東縣政府表示,臺東縣持續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實踐與影響層面,為了從源頭產生改變的力量,持續致力於環境教育及永續發展,臺東永續方舟館歸納出「環境」、「生態」、「永續」三大主軸,提供數位互動的環境教育學習空間,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大眾認識臺東的環境問題、解決方式及保護成果,將知識化為行動,落實全齡環境教育學習的精神。

環保局說明,「永續方舟館」透過數位互動方式提供民眾開拓新知的環境教育學習體驗,展示空間著重環境的多元議題,化身為一處處屬於島東的故事,從天空到河流、從山巒到海洋,提醒著民眾環境各層面彼此交織影響、環環相扣,透過課程活動、講座、展覽、微旅行活動、嘉年華市集等不同形式,從大環境切入社區、家庭、再到個人,將民眾與環境保護意識距離相互拉近。

永續方舟館參訪採團體預約制,請於14日前提出申請,歡迎20人以上學校及機關單位提出申請,上限40人,開放預約時段為週一至週五8:30-17:00,感興趣的朋友也可欣賞相關永續方舟館形象宣傳影片(https://ssur.cc/wY5mMEE)。

欲知更多訊息·請前往下載⏬
Apple蘋果手機👇點擊
http://tiny.cc/SunnyPayApple

安卓Android手機👇點擊
http://tiny.cc/SunnyPayAndroid

2023臺東綠能論壇今登場 饒慶鈴:結合產官學為臺東共闢再生能源未來發展之路

[台東電子報]記者 張家瑋/報導

氣候變遷為國際必須共同因應之重要議題,我國從能源轉型逐步邁向2050淨零目標,在此時代趨勢下,臺東縣政府致力於推動因地制宜的再生能源發展,並於14日、15日一連兩天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舉辦2023臺東綠能論壇,14日上午9點20分由縣長饒慶鈴主持開幕,透過論壇集合產官學各界,共同在論壇中交流再生能源未來發展,期盼未來與自然共融,臺東能夠走出不一樣的綠能城市。

縣長饒慶鈴表示,臺東縣一直持續不斷地推動再生能源,在2020年成立全臺第一個縣市政府層級的「臺東縣政府綠能推動辦公室」單一服務窗口,是綠能設置輔導諮詢及溝通的平台,且針對不同的再生能源類型又分別設有對應的窗口人員,提供更有效率及專業的綠能推動服務。

臺東縣因擁有特殊的地理環境與人文條件,將致力發展有別於其他縣市的再生能源,如地熱、小水力等。「綠能城市」已成為臺東的重點發展目標之一,藉由今天臺東綠能論壇匯集各領域之專家學者,共同集思為臺東綠能發展激盪出新的方向,盼望透過此次機會與各界交流,提供臺東綠能發展新方向及契機,讓臺東以維持獨有之地理環境與人文特色的前提下發展再生能源,與自然共融,走出不一樣的綠能道路。

縣府財經處說明,2023臺東綠能論壇針對地熱、再生能源憑證、小水力及SDGs等議題深入探討與交流,並邀請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之資深工程師戴文達、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張彥堂科長、臺灣大學水工試驗所游景雲主任及元智大學全球處副國際長尤淨纓教授等擔任講者,並安排前往臺東第一座地熱與觀光結合之紅葉谷綠能溫泉園區進行現場觀摩導覽,讓與會者能以理論結合實際案例更加深刻的了解再生能源的應用。

其中,在地熱方面,工研院資深工程師戴文達表示,傳統型地熱發電是通過鑽井將地熱流體從地下儲集層中取出,驅動渦輪機發電。而目前研發中的發電技術包括增強型地熱系統、深部地熱系統、地熱熱泵系統等,在未來可實際提高地熱發電效率和可持續性,同時也邀請臺東第一座已完成併網發電的地熱案場全陽地熱股份有限公司黃峻彬經理上台分享經驗。

另由標檢局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張彥堂科長說明,我國再生能源憑證的核發範圍為太陽能、風能、水力能、生質能、地熱能等5種,及再生能源憑證的申請方式、核發情況、未來預測等內容,他也表示,再生能源憑證可透過憑證交易平台確保憑證的可追縱性及安全性,且再生能源憑證制度由政府監管,政府可以通過監管機構對憑證的發放、交易等進行監管,確保憑證的可追蹤性和公正性,企業可根據自身的需求和目標,制定最佳的綠電採購策略。

而小水力議題方面,臺大水工所游景雲主任說明,小水力發電是指利用圳路或既有水利設施,設置未達20MW的水力發電系統。整體上規模較小,對環境較友善、工程簡易且工程成本較低。不同於中大型水力之大規模開發環境、興建大壩及大電廠的建置邏輯,小水力發電是利用既有環境及設施,在最小影響程度下建置的發電系統,並具備白天和夜晚都可以穩定發電之特性,容量因子可高達90%,游景雲也提到,未來應強化產業研發試驗能量,加速小水力發電技術推動。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是聯合國透過《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所確定的17個目標,為解決全球性的環境、經濟、社會問題,並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元智大學尤淨纓教授指出,法國、愛沙尼亞、西班牙透過減少污染、改善土地利用等措施應對氣候變遷帶來之影響,未來臺東縣可將其作為借鏡,打造屬於自己特色的永續城市。

欲知更多訊息·請前往下載⏬
Apple蘋果手機👇點擊
http://tiny.cc/SunnyPayApple

安卓Android手機👇點擊
http://tiny.cc/SunnyPayAndroid

112年臺東縣環境教育繪本徵選得獎名單出爐! 臺東師生發揮創意傳達愛護環境的心意

[台東電子報]記者 周建芳/報導

為推廣環境教育在地化,近年來臺東縣持續辦理環境教育繪本徵選,鼓勵縣民從繪本創作了解環境問題及解決方法。112年臺東縣環境教育繪本徵選活動得獎名單出爐,來自學生及老師共同創作的作品,計有特優、優等及甲等獎都是2位,臺東縣環保局表示,特優、優等作品將獲得出版實體書的機會,並且代表臺東縣至全國繪本嘉年華參展,讓全國民眾透過繪本更認識臺東在地特色,同時發揮環境教育的力量,讓更多人了解守護臺東環境需要你我每一個的力量,才能保持臺東好山好水好空氣的優質生活品質!

縣長饒慶鈴表示,繪本是推廣環境教育的優良輔助教材,透過豐富的圖文故事,在推廣及教學的過程中讓讀者更容易深入其境,了解環境問題的嚴峻性及環境行動的重要性,促進臺東實現環境與人類的共榮,同時達成永續發展目標的SDG4優質教育與SDG11永續城鄉的願景。臺東縣辦理環境教育繪本徵選已行之有年,鼓勵廣大學子參與繪本創作,更將得獎作品出版成冊、發行電子書,另將邀請故事老師到在地學校分享得獎的繪本作品,讓更多孩童有機會看到屬於臺東在地的故事,在孩子的心裡種下珍惜山林與海洋的種籽,培養愛生命及環境的正向態度及行為,並對地方產生認同感與連結,共同友善我們的土地與環境。

臺東縣環保局指出,今年的得獎作品皆由國小老師帶領學生共同創作,以學生的觀點來省思臺東的環境問題與行動方案。榮獲特優的作品―臺東市岩灣國小《這城市水啦》、關山鎮關山國小《聽森林在唱歌》,分別以永續水資源及森林保護為出發點,呼籲大家一同執行垃圾不落地、無痕山林的行動,才能守護美麗的自然環境,並且得以永續利用乾淨的水資源;榮獲優等的作品―臺東市岩灣國小《漫遊臺東》及《回到過去》,則以旅遊及歷史的角度呈現臺東之美,以孩童的視角訴說在地旅遊及歷史與環境之間的連結,當中流露出對於家鄉的深刻情懷。

環保局進一步說明,臺東縣每年固定舉辦環境教育繪本徵選活動,並且辦理的活動,希望更多在地人了解臺東自然環境的美好之外,也能響應永續發展目標,在維護環境的同時,也能顧慮到人類社會的平衡發展,才能促進人與自然的永續長存。

欲知更多訊息·請前往下載⏬
Apple蘋果手機👇點擊
http://tiny.cc/SunnyPayApple

安卓Android手機👇點擊
http://tiny.cc/SunnyPayAndroid

噪音管制法新規範7/1已上路 臺東環保局提醒民眾於特定情況違法直接開罰3600元

[台東電子報]記者 周建芳/報導

行政院環保署已於7月1日修正公告違反噪音管制法案件裁罰基準,機動車輛若於晚上10時至隔天早上6時行駛在第一、二類噪音管制區、晚上11時至隔天早上7時行駛在第三、四類噪音管制區,或於需要特別安寧的地區,經聲音照相儀器檢測超過噪音管制標準者,將直接依噪音管制法裁處最高金額新臺幣3600元罰鍰,臺東縣環保局提醒車主應遵守監理及噪音法規,切勿非法改裝排氣管或拆除消音器等製造高分貝噪音行為,共同維護臺東安寧。

臺東縣政府表示,臺東縣有著讓人心曠神怡的山海景色,極力推動慢經濟,希望前來臺東的旅客都可以用慵懶悠閒的步調,享受臺東自然環境的魅力,絕不容許車輛噪音破壞優質的環境品質,除了以強力執法來遏止車輛製造噪音行為外,也鼓勵民眾可以多使用低噪音的綠色交通工具,一起讓臺東成為一個適合居住和旅遊的理想之地。

環保局說明,為遏阻車輛噪音,目前優先針對臺東縣噪音陳情熱點進行不定期聲音照相科技執法,並與臺東縣警察局及各分局、臺東監理站合作不定時執行聯合路邊攔查及改裝車巡查,在執行科技執法時,稽查人員會在架設點前方100公尺到300公尺間,放置「前有聲音照相 請降低音量行駛」告示牌提醒汽機車駕駛人,另環保署「聲音拍照科技執法實務運作指引」根據不同道路速限訂有不同噪音標準值,在速限標誌或標線為50公里以下的道路,機動車輛噪音值不得超過86分貝;在速限標誌或標線超過50公里、小於70公里以下的道路,機動車輛噪音值則不得超過90分貝。

依據臺東縣111年統計,透過系統辨識稽查達40,474輛次機動車輛,經檢測出有噪音之虞的車輛計有92輛,均已依法通知到檢,其中逾期未到檢的車輛計有22輛,另依違反噪音管制法裁處新臺幣1800元以上3600元以下罰鍰。

環保局進一步說明,環保署已於7月1日修正公告違反噪音管制法案件裁罰基準,機動車輛若於晚上10時至隔天早上6時行駛在風景區、保護區、住宅區等第一、二類噪音管制區、晚上11時至隔天早上7時行駛在住商混合區、工業區等第三、四類噪音管制區,或於如學校、圖書館、醫療機構等需要特別安寧的地區,經聲音照相儀器檢測超過噪音管制標準者,將直接依噪音管制法裁處最高金額新臺幣3600元罰鍰。

環保局呼籲,車輛行經時排氣管所發出的巨大聲響,不僅影響其他道路使用者及附近居民的安寧,甚至造成心理及生理上的傷害,因此,噪音車需從源頭加強管理,呼籲民眾不要使用或安裝任何非法的改裝排氣管,並減少不必要的加速或急剎車,除可降低噪音的產生,且能避免荷包失血,期望大家一同維護臺東的真善美。

為鼓勵屋頂設置太陽光電 東縣府即日起放寬申請補助資格 最高補助20萬

[台東電子報]記者 周建芳/報導

臺東縣政府為鼓勵綠能發電,112年度編列600萬元辦理「補助非公有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實施計畫(修正)」,即日起至7月30日止,開放向他人租借屋頂設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者申請,每案最高補助20萬!縣府將依申請補助案收件之順序審查至經費用罄即停止補助。

臺東縣政府表示,為鼓勵臺東全民參與綠能發電,凡是設置於臺東縣轄區內之合法私有建築物屋頂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並於110年1月1日至112年11月30日期間取得權責機關同意備案及設備登記(依發文日為準)之設置者,得備齊相關文件向臺東縣政府財政及經濟發展處綠能推動辦公室申辦太陽光電補助相關作業。

此一計畫經公告開放向他人租借屋頂設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者申請後,仍以「申請者為建物所有權人」並為設籍於臺東縣之縣民,或設立登記或立案於臺東縣之法人或非法人團體優先受補助。

財經處指出,今年度補助款如預算用罄即停止補助,請大家踴躍申請。詳情請至臺東縣政府網站便民服務下載表單或電洽縣府財經處綠能推動辦公室黃小姐,電話:089-343512或089-320206。

2023國家海洋日 臺東環保局攜手東管處等 18日辦理2場淨灘活動

[台東電子報]記者 周建芳/台東報導

「守護我們的臺東藍,一起出任務去!」,臺東縣環保局將於6月18日攜手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及達仁鄉公所,分別於達仁鄉南田村南田海岸親水公園及卑南鄉杉原灣,共同舉辦「2023年國家海洋日」2場次淨灘活動,活動當天各場次前100位簽到參加淨灘的民眾,即可獲得500枚TT Push金幣,歡迎鄉親及遊客踴躍參加,一起度過有意義的周末,也為臺東建立良好的海洋生態環境。

臺東縣政府表示,臺東擁有最美的海岸線及豐富的海洋資源,極力推動慢經濟,希望前來臺東的旅客可以用慵懶悠閒的步調,享受臺東藍的美,因此守護海洋及岸際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臺東縣長期透過辦理各式淨灘活動,喚起民眾對海洋環境議題的重視及同時響應SDG第14項目標「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的目標。

環保局說明,6月18日2場次淨灘活動,其中在達仁鄉南田村南田海岸親水公園將於上午5點至上午7點舉辦「迎接日出 揮別無塑」活動,一起用雙手保護我們的海洋,同時迎接日出的出現;另在卑南鄉杉原灣於上午7點至10點30分則舉辦「傾聽海洋心事 相約杉原灣 」淨灘淨海活動,除了進行淨海淨灘之外,當天也特別邀請「陸爸爸說演故事劇場」,以海洋音樂歌舞說故事的方式宣導海洋保育,吸引大小朋友們的目光。

南田村村長高富源指出,南田村擁有壯麗的山海景色及珍貴南田石所堆疊的美麗海岸線,有「南迴秘境」之美名,擁有多元的熱門景點,包含著名阿朗壹古道、南田海岸親水公園及海灘巨手藝術,吸引大量遊客前來參觀打卡,希望透過參與淨灘活動,靠著大家的雙手潔淨海岸,讓各位遊客及民眾到南田海岸親水公園能享受及愛護乾淨的好環境。

環保局呼籲,請大家當天踴躍前往參加淨灘活動,用實際的環保行動,守護美好環境與永續臺東。

臺東淨零碳盤永續治理暨數位應用資源服務中心 臺灣氣候服務聯盟臺東服務中心揭牌典禮

[台東電子報]記者 沈飛/報導

為因應政府的淨零排放政策與世界發展趨勢,臺東大學產業物聯網大數據研究中心於112年6月8日在臺東校區創新育成大樓,舉行「臺東淨零碳盤永續治理暨數位應用資源服務中心及臺灣氣候服務聯盟臺東服務中心」揭牌典禮。此次成立「臺東淨零碳盤永續治理暨數位應用資源服務中心暨及臺灣氣候服務聯盟臺東服務中心」,未來也將輔導成立「臺灣ESG 跨產業數位永續發展協會」。

國立臺東大學為優質精緻型「綠色國際大學」,積極落實推動各項深耕在地的綠色發展議題,曾耀銘校長在致詞中表示,本校於105年4月15日已透過碳權交易機制及模式座談會,正式啟動臺東大學淨零碳排的產學研究,促成學校推動綠色國際大學,朝向永續發展概念。藉由碳盤查以數據化呈現探討源頭,並積極培養學生成為永續發展人才,亦期望治校理念所推動的自由民主是為了公益而行。

臺東縣政府國際發展及計畫處曹劍秋處長表示,此次「臺東淨零碳盤永續治理暨數位應用資源服務中心」揭牌,對臺東而言是新的發展歷程;而臺東最高學府的臺東大學推動綠色國際化大學,成效已放眼國際。臺東縣政府亦有推出2030年的政策目標「慢經濟」施政理念,規劃縣府城市治理、永續發展、協助產業推動、社福醫療等四面向發展,透過產官學合作,提供良好的城市發展環境。

中華民國驗證商業同業公會黃建岡理事長致詞說,從臺灣東邊開啟環境永續的發展起頭,盼東部地區的節能減碳及碳權交回地方政府,如此亦將收益落實推動地方永續發展之措施,實為兩全其美之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產業加速暨專利開發策略中心黃經堯教授蒞臨現場,也指出,臺東發展碳權的確是很棒的初衷,希望從北到東都能響應永續發展。

臺東大學產業物聯網大數據研究中心為總體整合服務窗口,將ESG與數位轉型的專業優勢,結合碳盤查數位管理系統、AI智能管理應用、AIOT物聯網、大數據應用與區塊鏈技術,鏈結產業專家領域的Know-How來推動產業節能智慧化與減排低碳化、傳統農業科技化、健康管理數位化與休閒旅居優質化等發展軸向。透過一站式服務窗口提供溫室氣體盤查、碳減量、碳中和和ESG人才培育等客製化服務,並將ESG的配套方案融合至農業轉型發展、健康預防管理及產業永續治理,培養出具備永續發展的素養與行動,能夠由內而外影響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乃至於全世界未來的生存與生活。

臺東有機及友善農業耕作面積再創新高 饒慶鈴:持續傾聽各界建議 努力推動永續農業

[台東電子報]記者 周建芳/報導

為持續推廣臺東縣有機農業,縣府於今(6)日上午召開112年度第一場次有機座談會,並邀請農糧署東區分署、臺東區農業改良場,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國立臺東大學、有限責任臺東友善環境農產運銷合作社、臺東縣有機農業發展協會、各農會、梓園碾米工廠、池上多力米股份有限公司、從事有機多年農友,饒慶鈴縣長親自主持,蒐集與傾聽各方聲音,一同為臺東有機農業發展而努力。

饒縣長指出,有別於傳統慣行農業拚量策略,注重農產品安全且兼顧環境永續的有機農業,是她上任後致力推行的目標,期望在好品質加值下,形塑臺東農產品品牌特色,走出專屬臺東農業的藍海策略。經過這幾年努力,臺東縣有機驗證及友善耕作面積從上任前未達1000公頃,到如今合計已突破2千300公頃,面積排名全國第三。今天召開座談會是希望傾聽各界聲音,探討臺東縣前有機農業發展面臨的難題,尋求解決之道。

臺東縣有機農業發展協會何介臣理事長,以及有限責任臺東友善環境農產運銷合作社李奇軍理事長均提到,為避免鄰田污染,可規劃由種植作物較粗放管理的鄉鎮,在獲得地方共識後,優先劃設有機農業促進區,來提高臺東有機農業面積。同時為因應農村人力老化問題,希望中央跟地方合作籌組代耕團隊解決缺工問題。

池上多力米股份有限公司梁正賢負責人提醒,在推廣種植有機水稻前,因先思考後續稻穀倉容問題,為避免有機稻穀與一般慣行稻穀交叉污染,有機米須單獨存放,若事前沒有規劃足夠的冷鏈倉庫,可能面臨倉容不足問題。

另外,梓園碾米工廠反映為減輕生產成本,建議提高有機質肥料補助額度,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則反映山區猴害及鳥害問題嚴重,建議提出整合性方治方案解決相關問題。

饒縣長結論表示,有關今日各方所反映事項與所面臨的問題,縣府後續將彙整意見向相關單位反映,協助臺東有機農業農友,尋求解決方式,期盼未來能有更多農民投入有機農業生產。

源頭減量這樣做 臺東環保局辦理說明會分享減廢好點子 減少一次性垃圾產生量

[台東電子報]記者 周建芳/報導

為推動廢棄物源頭減量政策,臺東縣環保局於今(30)日舉辦2場次「臺東縣活動減廢指引」暨「減少使用免洗餐具及包裝飲用水作業指引」系統填報說明會,廣邀縣內各機關及學校參與,分享減廢好點子,並採實體、線上會議同步召開,共有26個機關、29所學校,計55個單位參與,期許透過政府機關及學校帶頭改變大眾生活習慣,擴大社會影響力,逐步邁向永續資源永續循環再利用的目標。

臺東縣政府表示,資源循環再利用及源頭減量措施是為了留給下一代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此次活動以SDG 17多元夥伴關係為出發點,並彙整各單位在執行源頭減量時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進行滾動式檢討,將解決方案納入「臺東縣活動減廢指引」之中,藉由夥伴的力量一起讓環保概念向下扎根、向上萌芽,共同打造臺東的綠實力,持續邁向SDG11永續城鄉目標。

環保局指出,除了推廣公部門機關及學校以減廢指引辦理會議、活動,達到垃圾源頭減量的目的,以及環保署建置「行政機關、學校減少使用免洗餐具及包裝飲用水作業指引」操作系統,提供公部門填報會議及活動上減廢的數量,希望經由系統填報,統計公部門所減少的一次性垃圾產生量。

環保局進一步說明,此次說明會採實體與線上方式同步辦理,不單只是單純分享「臺東縣活動減廢指引」中的減廢秘笈,也為各機關、學校講解「減少使用免洗餐具及包裝飲用水作業指引」系統的填報步驟及其重要性,一起將生活中的減廢成效量化,不僅能將減廢成果量化呈現,同時也可以藉由數據分析來了解未來減廢的方向與目標,打造專屬於臺東的減廢生活。

源頭減廢並不難,環保局期許透過辦理說明會的形式,將活動減廢及源頭減量從口號轉為實際行動,從機關、學校開始,由小而大去影響民眾,帶動全民減廢氛圍,讓臺東成為一個友善環境的永續城市。

臺東縣環境保護局招募「淨海聯盟」成員 邀您一起來保護海洋環境

[台東電子報]記者 周建芳/報導

「歡迎您一起來保護海洋環境」,臺東縣擁有多樣貌的海洋生態資源,但近年來由於海洋廢棄物問題日益嚴重,讓海洋生物直接身受其害,為保護海洋資源,臺東環保局號召民眾成立淨海聯盟,包括有環保艦隊、潛海戰將及海洋巡守隊,目前總成員人數達615人,也歡迎有更多熱愛環境的民眾,加入海洋保護的行列,即日起受理報名,報名專線089-239687。

臺東縣政府表示,臺東擁有健康自然的生活環境以及獨特的慢生活態度,因而縣府在海洋事務作為以人及大自然為本,提升民眾對環境生態的尊重,進而達到減少或改善海洋廢棄物的目標。臺東縣自106年起陸續成立環保艦隊、海洋巡守隊及潛海戰將,組成淨海聯盟志工團隊,主要是參與海洋環境保護、海岸清潔及海底垃圾清除等工作,希望透過這樣的行動,喚起更多人對海洋保護的關注,一起來守護我們的海洋環境。

獲得111年績優環保艦隊的張船長說到,還沒加入環保艦隊時,不知道垃圾對海洋有什麼傷害,在參加過臺東環保局所辦理的座談會後,才了解到垃圾亂丟在海裡,造成對海洋傷害原來是這麼嚴重的,所以現在出海捕魚,除了會把船上的垃圾帶回來以外,看到海漂垃圾也會一併攜回做好分類,拿到安檢所登記,累計點數兌換獎勵品,守護海洋環境的同時還可兌換好禮,是一件很棒的事!

環保局指出,臺東縣淨海聯盟目前成員總達615人,環保艦隊188艘、潛海戰將134人、海洋巡守隊293人,依據統計,111年總計清理出3,705.6公斤海洋廢棄物,成員們平時除自主淨灘外,也積極參與環保局及其他單位辦理淨灘淨海活動,每年也辦理淨海聯盟競賽,獲勝者最高可獲得萬元禮券,透過比賽來激勵成員們愛護海洋的信念。

環保局進一步說明,海洋環境需要你我共同守護,隨手清理海洋廢棄物,能讓海洋生態永續,歡迎加入臺東縣淨海聯盟,擁有臺東縣核發相關漁業許可證或執照的漁民可以加入環保艦隊、具潛水證的潛水員歡迎成為潛海戰將的一員,一般民眾則可以加入海洋巡守隊,不用報名費即可加入,讓更多力量一起共同維護海洋環境,不讓愛海洋的你錯過保護他的機會。

推廣低碳旅遊 臺東娜路彎大酒店榮獲銀級環保標章 為環保飯店開先鋒

[台東電子報]記者 周建芳/報導

臺東低碳旅遊又創下新里程碑!娜路彎大酒店經臺東縣環境保護局輔導,成為臺東首家獲得銀級環保標章的飯店業者,在環保的服務上獲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的肯定,除了提供顧客多元的環保服務,也在飯店設施、辦公、餐廳、戶外照明等空間提升能源及用水效率,從源頭減少廚餘、廢棄物的總量,由上至下將環保理念發揮淋漓盡致,為臺東環境共盡一份心力,環保局也鼓勵縣內旅館業者一同推廣低碳環保行動,讓旅客在遊玩同時也能選擇有環保行動的旅館入住,一同付諸環保行動。

縣長饒慶鈴表示,縣府鼓勵在地業者發揮社會企業責任,輔導縣內的業者投入綠色旅遊的行列,讓旅客在臺東享有更低碳、環保的服務,以達SDG11永續城鄉的目標。同時呼籲規劃來臺東環保旅程可選擇縣內150家環保旅店、22間環保餐廳及7處環境教育場所等豐富的綠色旅遊資源,搭配搭乘大眾運輸、自備餐具、垃圾隨手帶走等行動,就能輕鬆響應綠色旅遊精神,開啟環保的善循環,減少對當地環境的衝擊。

環保局指出, 娜路彎大酒店近年致力於推動基礎設備的更新,例如室內換裝LED燈具,戶外照明則採用感應式燈具,客房加裝節水設備;同時執行店內的環保規則,例如餐廳、客房中不提供一次性的衛浴用品、餐具,於辦公環境、餐廳優先使用綠色產品及在地食材。今年度娜路彎也在遊客服務方面祭出優惠的環保住宿方案,鼓勵旅客自備盥洗用品、續住不更換床單及被套,在旅遊中減少資源的消耗,讓小小改變成就永續臺東的巨大影響力!

環保局說明,此次推動縣內服務業者申請銀級環保標章,審查項目包含辦公室內部管理、作業之環保及低碳規範,以及周邊的交通運輸、餐飲、清潔服務、汽車租賃、環境教育皆是評分的範圍,且須一定時間內未有環保裁罰紀錄,才能獲得環保標章旅館的殊榮。期待以娜路彎大酒店為首,帶動其他旅店業者加入環保標章的行列,影響更多遊客優先支持環境友善的旅店,促進產業、環境的共榮,以達在地永續發展之願景。臺東縣內的環保旅店(https://reurl.cc/RvXXDe)、餐廳(https://reurl.cc/AdOODQ)及環境教育設施(https://reurl.cc/7RppWN)可至指定網站搜尋。

臺東縣海洋環境管理榮獲111年全國特優 環保局長獻獎 饒縣長呼籲共維護海洋資源

[台東電子報]記者 張家瑋/報導

臺東縣海洋環境管理成績再傳捷報,榮獲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111年考核評比全國特優,顯示臺東縣在海洋環境管理各項工作的努力與成果備受肯定,更是臺東縣各界在海洋環境管理通力合作的最佳鼓勵,環保局長郭建成特別於縣務會議獻獎給縣長饒慶鈴,臺東縣將會持續努力精進,讓海洋成為臺東縣永續工作上的重要亮點。

臺東縣政府表示,海洋資源是臺東縣重要的自然資產,擁有全臺最長176公里的海岸線,最多元的南島文化,海洋環境的保育管理,是縣府施政重要的一環,2020年響應綠色和平及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除簽署綠色和平宣言六大指標之外,特地簽署SDGs 14「海洋生態系」,強化臺東縣對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的決心,為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縣府更透過減廢、減污、教育宣導、強化油污染緊急應變體系等作法,進行海洋保護工作,守護臺東的海洋資源。

環保局指出,海洋環境管理包含海洋污染應變及演練、海洋污染稽查管制、海洋垃圾清除處理及環境教育宣導、海洋水質監測及創新作為等方面,在業務落實及推動上都是備受考驗的。不管在111年貝里斯籍聯利輪擱淺事件、淨海聯盟招募及推動、國家海洋日活動辦理等,透過與轄內相關單位如交通部航港局、海巡署東部分署、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油品行銷事業部(東區營業處)及各漁會等單位的通力合作,共同來守護臺東海洋生態與資源。

環保局呼籲,海洋資源的維護不僅僅是依靠政府機關的力量,更需要你我從生活中做起,不管是分享保護海洋知識、自備餐具、水瓶、環保吸管、不買瀕危海洋生物製品等,都是愛護臺東海洋資源的一份力

臺東環保局公布空污數據 空氣品質逐漸好轉 今起並出動灑水車巡迴噴灑期降低懸浮微粒

[台東電子報]記者 周建芳/報導

臺東建農垃圾掩埋場自26號發生火災後,在臺東縣消防局、臺東市公所掩埋場人員不眠不休的持續搶救,火勢受到控制後,周邊空氣汙染情形也逐漸改善,其中,民眾最在意的空氣品質恢復情況,臺東縣環保局今(28)日表示,最新資料顯示目前為接近「普通等級」,將持續出動灑水車降低空氣中的懸浮微粒,盡速協助居民恢復空氣品質及正常生活。

臺東縣環保局表示,透過雲林環保局所支援的移動式空品監測車「氣相層析質譜儀(GC/MS)監測車」,所監測到主要污染物PM10的數值從昨日的平均456ug/m³,今早88~119ug/m³改善至接近普通等級範圍。濃煙的主要污染物PM10,雖會從人體自行代謝,但仍建議民眾進出戶外盡量以佩戴口罩為主,並建議前往市公所提供的安置場所。

另外,環保局在火災發生後並緊急支援1200個N95、10000個成人及850個兒童用口罩供建農里里民防護使用。為了盡快降低PM10 ,今起也出動灑水車至當地進行全面性灑水,降低懸浮微粒,呼籲鄉親尤其呼吸道敏感族群,關好門窗,外出做好個人防護。

環保局進一步說明,移動式空品監測車「氣相層析質譜儀(GC/MS)監測車」作業方式是透過連續24小時在固定的地點採集空氣中物質,本次所採集到的有二氣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懸浮微粒PM10、氨氣、總還原硫等污染物,其中最高的為PM10懸浮微粒,其直徑等於1根頭髮的直徑,因不斷地實施有效地降低懸浮微粒措施,空氣中所採集到的懸浮微粒雖已逐減輕為普通程度,提醒民眾進出戶外盡量以佩戴口罩為主。

饒慶鈴視察台東掩埋場火災後續處理 指示空污染監測及居民安置 讓鄉親安心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台東電子報]記者 張家瑋/報導

台東市垃圾掩埋場26日凌晨不明原因起火燃燒,經消防局及市公所搶救,目前雖暫時控制火勢,但產生的濃煙也造成附近民眾籠罩在煙霧,環保局除立即啟動空污緊急事件應變監測作業及發送N95口罩及一般口罩11200個供民眾使用,饒慶鈴縣長也緊急向雲林縣長張麗善協調調度氣相層析質譜儀(GC/MS) 監測車前來協助,並於今(27)日前往掩埋場了解後續處理情形,並要求盡速滅火及持續監測作業,也請市公所積極妥善安置居民,希望能早日讓民眾恢復正常生活。

饒慶鈴今天上午9點由環保局長郭建成、消防局長管建興、台東市長陳銘風等人陪同,前往台東市垃圾掩埋場了解處理作業情形,附近建農里長林金寶及居民也到場關心及陳述,饒慶鈴並分別聽取台東消防大隊長林信宏及環保局長郭建成有關現場目前搶救狀況,以及空污緊急事件應變監測作業,目前初步排除發生原因為人為因素,陳市長也提到為考量民眾安全,自即日起至3/5止,暫停一般廢棄物進場,也請環保局優先處置掩埋場垃圾送到焚化廠,避免類似情形再次發生。

郭局長向縣長等人說明,連夜從雲林調度來的移動式監測車,除能監測空氣中臭氧(O3)、細懸浮微粒(PM2.5)、懸浮微粒(PM10)、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 及二氧化氮(NO2)等空氣污染物濃度測各項汙染物外, 還能監測共計100種揮發性有機物,重點是可測臭味濃度,瞭解現場空氣品質惡化程度及建議居民如何防護,懸浮微粒瞬間測得數據已超過日常,但隨著搶救與風勢而持續改善中,環保局全力協助移動式監測車在台東所需資源,期盡快取得空品數據及協助居民恢復生活空氣品質。

饒慶鈴視察後表示,感謝雲林縣支援監測車設備,前來協助監測,也謝謝市公所及建農里林金寶里長在短時間迅速協調濟化殿膳房、知本活動中心提供受影響居民暫住,縣府會持續關注後續處理、監測作業,也將協助市公所爭取經費,加速處理建農掩埋場垃圾堆置,並請民眾在家中做好垃圾分類,避免掩埋堆積產生氣。至於連假後,老人日托站活動或台東大學學生上課是否會受濃煙影響,縣府會持續監控並評估狀況,必要時將暫時移往他處上課。

而根據衛生局說明,人體會自行代謝吸入濃煙,但仍有令人不適的氣味,呼籲居住掩埋場附近里民,目前可先以關閉門窗、減少戶外活動,並戴口罩做好自身呼吸道防護,民眾若身體不適,請盡速就醫,有任何問題可向市公所或里長來反映,縣府將全力協助。

台東掩埋場傳火災 環保局啟動空污事件應變監測及緊急支援口罩給建農里長發放居民

[台東電子報]記者 周建芳/報導

台東市公所垃圾掩埋場於今(26)日凌晨發生不明原因起火燃燒,由於現場全是易燃物品,且在強風助勢下,火勢一發不可收拾,經消防局調派人車灌救,目前已暫時控制火勢外,產生的濃煙也造成附近民眾籠罩在煙霧中,環保局也立即啟動空污緊急事件應變監測作業,並緊急調度N95口罩及一般口罩11200個,提供建農里長發放給里民緊急防護使用。

台東縣政府表示,今天凌晨1點多接獲火災通報後,除台東縣消防局據報動員消防水車及消防人員馳援,以及各相關單位儘速救災,已先行控制特定區域。另外,為避免垃圾掩埋場周邊建農社區里民呼吸道不適,環保局除了提供口罩1萬個及衛生局提供N95口罩1200個,並購買50箱礦泉水供里民先行防護及飲用,也於掩埋場周界下風處及上風處敏感受體地點,以氣體偵測器持續進行空氣污染物監測,研判空氣污染物將會隨著火勢控制或撲滅,其濃度已被大氣稀釋,對於掩埋場周邊及台東市區居民影響將逐漸變小。

環保局說明,因掩埋場為開放環境,污染物會隨距離逸散後被大氣稀釋,災後空氣品質應可恢復正常,環保局在此呼籲,居住掩埋場附近里民,目前可先以關閉門窗、減少戶外活動,並載口罩做好自身呼吸道防護

環保局呼籲廣告物不亂貼不亂掛 違者最高罰6千

[台東電子報]記者 周建芳/報導

在街道小巷隨意張貼或懸掛各式廣告物,不但會破壞市容景觀,且屬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的行為,違者可罰1,200至6,000元,且廣告登載的電話號碼,可依電信法通知電信業者執行停話,據臺東縣環保局111年稽查取締資料顯示,全年依廢棄物清理法裁罰總計11件,祭出24,000元罰鍰,並依電信法裁處停話總計8件,清除總計321件的廣告物,環保局強調會持續稽查取締,呼籲有廣告宣傳、行銷需要的業者或民眾,應依法取得設施或處所主管機關許可始得張貼、懸掛廣告物,並建議多加利用電子看板、網際網路、電視、平面媒體等管道廣告,一起維護市容環境景觀,營造臺東優美的城鄉面貌。

臺東縣政府表示,目前廣告宣傳、行銷的管道多元,例如雜誌、報紙、廣告夾報、人工或郵件投遞、合法設置傳統看板或多媒體數位電子看板、數位電視頻道、網際網路等等,都是廣告時可利用的管道,而且現在是數位E世代,網路數位廣告形式多且能觸及的受眾相對更高,相關業者或民眾多有改變宣傳、行銷廣告的思維,實在不必只選擇以張貼、懸掛廣告物方式宣傳,一來可避免違規處分,二來可避免影響城鄉環境景觀,提升城鄉環境美觀。

環保局指出,部分路燈桿有開放供活動、廣告業者或機關申請許可後,懸掛活動宣傳或行銷旗幟(一般為羅馬旗幟),至於交通號誌設施、電桿、行道樹等,權管單位多基於安全或維護考量,則不開放申請,但仍有一些業者或民眾在未經許可下隨意懸掛、張貼廣告物,影響市容環境景觀、交通安全及設施養護,因此,環保局為促相關業者及民眾守法,改善這類污染環境行為,依違規情節執行裁罰,且該類違規的廣告物依廢棄物清理法規皆視同廢棄物,蒐證後逕行清除或督促當事人清除。

環保局呼籲,城鄉環境景觀的維護,需要公德心,請大家收起違規廣告物,尤其是借貸廣告,儘管擁有很多電話號碼可用而不怕停話,但環保局依法稽查取締維護環境的工作不會變,而民眾也要當心,別讓自己身分證件遭人冒用或盜用申請電話號碼作為廣告使用,保護自己的權益,杜絕非法張貼、懸掛廣告物,一起維護臺東美麗的環境。

全國最佳!111年台東空氣品質監測 良好日數357天 良好等級比97.8%

[台東電子報]記者 周建芳/報導

行政院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站統計臺東縣去(111)年空氣品質指標良好等級(AQI≦50)比率為97.8%,與前(110)年的93.4%相比,再提升4.4%,去年良好日數達357天,平均AQI為32.2,為全國空氣品質最佳縣市。縣長饒慶鈴感謝鄉親配合改善空氣污染的各項行為以及為空氣品質努力的夥伴,讓縣府持續在空氣污染防制工作創造好成果,期盼大家持續維護臺東好空氣。

臺東縣政府表示,台東好空氣、好環境,是吸引民眾旅遊、移居與樂活主因,各機關透過開放、整合、創新的團隊合作,推動各項空氣污染減量,民眾主動配合如機車定檢、減少露天燃燒等空氣污染改善,讓臺東好空氣持續維持。

臺東縣環保局指出,臺東去年空氣品質指標良好等級比率為97.8%,良好日數高達357天,平均AQI為32.2,是全國空氣品質最佳縣市。隨著污染特性的掌握及民眾對環保意識抬高,針對不同污染問題及其發生原因,制訂不同維護策略及空氣污染管制措施,減緩及縮短空品不良影響,是環保局推動空氣污染防制的重要課題,每日掌握及監測空氣中污染物質濃度變化,持續推動更多有益空氣品質的措施,以及縣內各機關合作,讓策略順利推動,來守護每一位旅人和在地居民健康。

環保局提醒,正值空氣品質易於不良季節及揚塵好發季,請民眾留意空品變化,適時做好健康防護措施,發生空氣品質不良時,敏感性族群需注意自己身體狀況,一同努力讓臺東擁有臺灣最優空氣品質。